如何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?
我曾经自我吐糟,我硬生生的把一个人活成了一个IT创业团队。
从十年前踏入职场,加入一家超迷你的创业团队,从售前拜访,到需求分析,到原型设计,到前、后端、ios、安卓开发,到服务器部署,到售后支持,几乎干了个遍。
我从未觉的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什么问题。除了没有出钱,也没有股份外,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无风险创业,如果成功,虽然不能和老板一样收获巨大的经济利益,但成就感和满足感一分也不会少;如果失败,我该拿的工资一分也不会少,该有的经验教训也都是财富。
当时团队成员构成非常简单,老板,我,前端1人,后端1人,运维1人,设计1人。团队非常小,当时有朋友问我,你们这个团队配置也太脆弱了,要是有人走了,公司还能正常运转吗?我说,能,老板技术出身,他一个人就能顶我们所有人,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离开,他都可以顶上。
我以老板为榜样,所以那些年,我真的很拼,整个公司的活,只要有余力,我都大包大揽的去干,在这样的团队里,没有所谓的明确分工,有新的活接来了,总要有人去做,什么新技术栈的壁垒,不存在,我可以花1周从0去学习cocos2d,然后用1个月去发布一个游戏,也可以花2周时间去看Android开发文档,同时去完成一个为老板拉投资的Demo 应用。在别人眼里,我也许很傻,很累,但是我很开心。
后来,公司被某集团收购了,我们团队里新增了1个后端,然后他离职了,因为工资太低。工资确实不高,但是我很知足,钱不过身外物罢了,关键是活得干的开心。而且,作为一个IT人,释放了业余时间,赚钱并不需要在上班那8小时。
我开始尝试更多的角色,甚至去初中当兼职老师。渐渐的,业务越来越多,研发人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出现,我们开了招聘通道,给出的待遇非常低,面试了很多资深的开发,期望薪资都是我们所能给出上限的2倍到3倍,最后我招了1个新人后端,新人有自身的问题,我的管理也有问题。
我没有意识到原来不是每个人都是为了理想,为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来上班的,有的人,真的只是为了钱多事少混日子。我没有做好技术氛围的营造,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忙于处理问题,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。公司没有给我明确的授权,我的职位依然是个程序员,但是老板此时的精力更多的忙于对上的汇报,对内的管理职责已经落在我身上,而我却没有及时做好身份的切换。
所以那两年,我特别忙,忙到什么程度呢?我带着病都不敢请假。我怕我请假了,公司的业务就停了。
事实证明我是错的,因为不久以后,公司招任命了新CTO,我因为职业规划不清晰而被“无处安置”,被多次谈话问及”你对自己未来到底怎么规划的?你不可以既做这个,又做那个!你会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“。
于是,新CTO重构了组织架构,加入了我们一直以来缺失的测试,产品经理,项目经理。我曾经的工作职责被分拆给了不同的人。一年的时间,我把自己的全部的工作内容多交接了出去,于是,我在公司可有可无了。
我离开了,带着几分不甘,带着几分怨念。1年间先后换了三家新东家,世界被打开了一般,我见到了500人的大研发团队是如何协调运转的,见到了3个亿的项目是如何从0到1最后又到0的,我见识了3个月团队从0到500,也见识了6个月,团队如何从500回到0。
我的岗位职责更为单一了,我的工作量不足以前的30%,但工资却涨了不止30%。
yige所管理的项目越多,越有一种无力感,在办公室政治中游走时,我不禁想问自己,我还是当年的我吗?会不会有一天,我变成了自己当年最不喜欢的那一类人,无尽的扯皮,创造问题的速度远超解决问题的速度。
终于有一天,我决定做些改变,我列出了清单,把自己10年来自己所参与的项目都列了出来,逐个的分析当时出了什么问题,以前太忙了,忙到做的太多,想的太少。当我找出以前的日志,笔记,相册各种线索去重新拼图时,我尝试在历史中复原那些我曾觉得志得意满的业余创业项目,最后如何步入失败。
我的结论是,我缺乏对项目的管理,有的是一时兴起而发,又因兴致消失而不了了之,有的是投机取巧做的一次性买卖,后期没有维护,也没有提炼价值。有的已经一步接近成功门槛,又没有长期规划去做进一步尝试。
我想,在接下来的一年里,再一次把自己活成一家创业公司,现在的我,比之前又多了几个新角色,产品经理,三流UI设计师,全栈开发,项目经理。
不给自己设限,我,一个人,本来就是一个团队。